大荔县是陕西省传统农业大县,农产品种类丰富、数量大,从业人员多,生产经营主体多为组织化程度较低的小农户,从而导致监管对象多、工作任务重,监管难度直线增高,仅靠县级监管根本无法满足监管工作需要,导致监管任务难以持续性推进。为解决这一问题,2013年大荔县农业农村局率先建立县、镇、村三级监管体系,分区划点、同向发力,工作效率得到大提升。
大荔县以“网格化+精准治理”为重要抓手,坚持万无一失、一失万无的底线思维,夯实属地管理职责,积极构建“区域定格、网格定人、人员定责”网格化监管架构,逐步形成县有农检中心、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单位,总揽全局、把稳方向;镇(街道)有监管站,严格按照“八有”标准(有牌子、有岗位、有人员、有制度、有档案、有设备、有行动、有经费)建成17个镇(街道)监管站,均有独立的检测室,面积不低于20m2,配备34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和农残速测仪、超声波清洗器、电脑、打印机、操作台、测糖仪等各类检测采样设备,监管队伍、相关制度健全并上墙公示,监管、检测两手抓,全力保障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;村有协管员,由村组干部、信息员、食品安全监管员兼任协管员,272名协管员扎实开展信息收集、督导巡查、日常巡查等工作,补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层层递进、职责明晰的三级监管模式编织出一张覆盖面积广、实施力度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“监测网”。
近年来,大荔县以县、镇、村三级监管体系为依托,以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为补充,每年由县农检中心制定监测计划,以日常监测和专项监管两种方式为主,实行网格化监管模式。
1.日常监测:县农检中心检测能力强,实验室建设完备,重点对县域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主体和小农户开展监督检查、定量抽检和宣传指导工作;各镇(街道)监管站对所在辖区生产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生产种植情况较为熟悉,便于开展相关工作,以巡察监管、定性筛查和宣传引导工作为主;县冬枣协会经由县农检中心授权,重点监测各物流点,以运输车辆和收购批次为单元随机抽样检测;农业园区、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,经由县农检中心审查授权,对产品进行自检。
2.专项监管:每年会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,分区域、分类型、分时期,举县之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管:一是重点品种全覆盖。开展以冬枣、黄花菜、红萝卜等产品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测。比如,每年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4个月的冬枣质量安全专项整治,重点查处摘青上市、人工催熟、违法使用高毒、禁(限)用农药等不法行为,并为专项行动提供精准的检测结果,产生强烈的震慑作用,有效遏制枣市中的不良行为,为冬枣销售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;二是重大时段全覆盖。在五一、中秋、国庆等节假日前,开展专项巡查,确保节前假后农产品质量安全。三是重要节点全覆盖。在党的二十大、全运会、“中亚峰会”等重要节点,开展覆盖所有生产经营主体和小农户的专项监测工作。
乡镇监管站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、一劳永逸的,而是需要不断的摸索、创新、打磨和落实,才能跟上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。为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的重要基础作用,一方面根据农业农村部《关于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的意见》等文件精神,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,比对全国各地的优秀案例,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召开研讨会、交流会等多种方式,成功制定并印发符合大荔县实际的《大荔县五星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评定方案》,为各镇(街道)监管站建设提供了“标准答案”,逐步形成你追我赶、竞相跨越的奋斗氛围,推进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走深走实。另一方面每年会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人员培训计划,定期对相关法律法规、各类规章制度、体系文件、实验室操作规范、实验室基础知识、实验室安全知识、消防知识等内容开展培训学习和现场演练。充分利用省、市、县举办的技能培训班,完成对全部监测人员的再培训,选派人员赴农业农村部(杨凌)测试中心、杨职院、现代农业培训中心等地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、农产品农药残留定性分析能力提升等培训,全面提升业务技能水平,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开展。
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大荔县于2015年率先建立全省首家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,并与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信息共享,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了一套记录完整、标准规范、全程监管、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。并以此为媒介,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。经过多次的大胆创新,全县农产品追溯体系已逐步发展成一个涵盖面广、追溯链条长、功能完备、简易便民的标准化溯源体系。依托县、镇、企、协四级平台,以合格证为重要抓手,坚持“谁使用、谁开具、谁受益、谁负责”的原则,提出“两证一码”监管模式:
一是带有二维码的追溯标签,适用对象为加入大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龙头企业,企业提交生产记录,产品检测合格后打印追溯标签,创造性地将合格证和追溯标签结合,在原有追溯二维码的基础上,新增农产品质量认证类型、确保合格的方式、企业星级评定、联系方式等内容。消费者通过农产品包装上粘贴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,既可简单明了地查看该产品的生产者、产品质量认证类型(绿色、有机、地标等)以及企业的星级评定情况,又可通过合格证上的追溯二维码,利用手机扫码追溯到该农产品生产环节的全过程、产品检测结果和企业的详细信息,方便快捷。
二是由农检中心设计的卡片式食用农产品合格证,适用对象为小农户和未通过“三品一标”认证的企业,合格证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名称、生产者、采收日期、联系方式、产品质量保证以及编号等内容,在管理上由农检中心统一编码,发到各镇,再由镇登记后下发给辖区内村、企业和散户,使用者按需领取、如实填写相关信息并加盖手印,方可生效,通过合格证上的编号和联系方式即可实现追溯。
三是“一车一证”“一批一证”管理制度,适用对象为农产品收购批发企业和大型运输车辆,由企业或车辆负责人开具,使用前,对该批次或者该车进行抽样检测,用手机扫描合格证上的二维码信息,并将车辆信息和检测结果上传到终端,有效解决了基数大、监管难的问题。
|